首页>工作动态>本馆动态
焦裕禄同志
焦裕禄纪念园简介
发布时间:2019-04-21 浏览:2624

焦裕禄纪念园简介

       焦裕禄纪念园是为了纪念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而修建的设施。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裕禄大道88号,在县城城关北的黄河故堤上。始建于1966年2月。1982年、1983年、1994年分别进行了改扩建。
       纪念园占地面积200亩。主要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三个区组成。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部位,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体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体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正面镌刻着“访贫问苦”“调查三害”“兰考新貌”三座浮雕,背面为碑记(碑记以兰考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撰写)。焦裕禄烈士墓位于纪念碑北侧墓区最高处,坐北朝南,墓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墓前立有汉白玉石碑,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首镶嵌烈士的瓷像,碑阴刻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后面为屏风墙,屏风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南面的台阶与墓区广场相连。墓前两侧树立着两座题词碑,分别刻着董必武、郭沫若撰写的歌颂焦裕禄精神的长诗。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焦裕禄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1994年4月建成,正面3层,大门正面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馆名。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厅和放映厅等部分。序厅有焦裕禄半身铜像,像后有江泽民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陈展包括青少年时代、在工业战线上、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呼唤焦裕禄,今日兰考5个部分。展出焦裕禄同志遗物90余件及多幅工作生活照片,反映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事迹。
       近年来,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做好参观接待工作,焦裕禄纪念园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的焦裕禄纪念园下辖焦裕禄纪念园、兰考县展览馆、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4处机构设施。
       兰考县展览馆于2015年10月在文化交流中心院内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展览馆为两层现代化建筑,配有中央空调、声光电、半景画、场景复原等先进展陈设施。展览馆共包括焦裕禄事迹展厅、今日兰考展厅、兰考县历史展厅、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展览内容分为焦裕禄事迹篇章、今日兰考篇章、兰考历史篇章、临时展览篇章四个部分。焦裕禄事迹展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展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图片和现代化的展陈设施,分为“神州赤子、民族英才”,“人民公仆、干部楷模”,“人世苍穹、精神永恒”,“沧桑巨变、谱写新篇”四个部分,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震撼。今日兰考部分重在展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兰考的情况、兰考城乡新貌及兰考发展规划等内容。兰考县历史展主要展示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以前兰考悠久的历史及风俗文化,包括基本县情、兰考历史沿革、兰考特色、村落地名溯源、兰考历史人物五个部分。临时展厅没有固定的展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
       四面红旗纪念馆2016年4月5日完成设计部展,2016年10月1日初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建筑正面屋顶插四面红旗,前面两根柱子分别悬挂“秦寨大队”“赵垛楼大队”“双杨树大队”“韩村生产队”四块牌匾。馆内分为前厅和展区两个部分。前厅通过前言部分叙述了焦裕禄治理三害的奋斗历程并树立了自力更生战胜灾害的四面红旗先进典型。展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的干部群众在东坝头乡张庄村治理风沙的展览。第二部分是焦裕禄树立四面红旗的展览,有秦寨大队、赵垛楼大队、韩村生产队、双杨树大队四个展区,通过文字描述,图片介绍,结合今昔对比,生动展示了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一代代兰考人的奋斗历程。
       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位于焦裕禄同志当年治沙首试地坝头乡张庄村南,占地面积120余亩,以保留当年沙丘风貌的基础上开发,2016年10月1日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60多年前,张庄村这里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是焦裕禄找到防治风沙方法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更是焦裕禄实地带领群众翻淤压沙、把沙丘变成绿洲的地方。当时翻淤压沙、贴膏药、扎针都是治理风沙的办法。体验基地从北往南共有共分8个区: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区、张庄治沙体验区、高空攀岩拓展培训区、野营区、查风口探流沙体验区、民兵打靶体验区、农耕文明体验区和休闲文化区。主要以实地参与的方式,让体验者感受焦裕禄书记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加深对焦裕禄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焦裕禄纪念园1992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建筑保护单位。纪念园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首批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